托新年的福,在家看了兩部免費的大製作影片。觀後的心得都一樣——以後記得在觀看這類影片之前準備好紙巾,雖然我知道這非常不環保。
xx xx xx xx xx xx xx
《赤壁:決戰天下》,兩敗俱傷。
戰爭,究竟帶來什麼意義?
我很懷疑它是否真的應驗了歷史的重要性——前車之鑑,後事之師?
假如歷史那麼有意義,為何這個世界還是有戰亂的角落?
因為那些打仗的國家都不是文明的嗎?
無論如何,這部戲畢竟讓曾經閱讀《三國演義》(簡易版)的我重溫了精彩的故事,再次對精明的諸葛亮和劉備崇拜不已。
xx
《十月圍城》,四面楚歌。
一部很沉重的影片。
家裡的垃圾桶因為死亡和暴力而多了幾粒雲吞和水餃。
xx xx
是不是在戰場中的人命都是貧賤的?為什麼壞人總是草菅人命?
每一位士兵都有背後的故事。不管精彩或平凡,那些故事到底還是屬於他們的。他們都有家人,都有喜歡的對象,都有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就因為國家要侵略多一點土地,他們都必須賣命的拿著武器和不相識的人互相殘殺。他們也許有身在敵國的朋友,但身不由己,無能為力。
根據戲中的孫文,“革命一定有所犧牲,並且是必要的”。有道理,但那道理原來也有矛盾之處吧。孫文是革命的重要角色,因此所有人都必定為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因此其他所謂愛國的革命支持者都必定視死如歸地拿出勇氣挑起犧牲的責任來冒險?
而一場革命之後,被記載在歷史裡的人物都是高高在上的領導者,那麼無辜被殺的呢?有誰記得他們?不是在反對革命,也不是在諷刺革命先鋒,只是很好奇這世界的生活規則。它們都是抽象的,並且不斷減低人們對奇蹟的期待。
我常常很想相信世界是美好的。有人這麼說:“人樂觀點,好事才會發生”。但現實又真實的世界彷彿不容許好事發生。這個時候,好事看起來就像是必須費九牛二虎之力才能夠發生。運氣好的話,它就成了奇蹟,永遠被人們記得。
寫了個不知該怎麼結尾的觀後感,覺得自己的文筆很爛,感覺很怪。睡覺去吧。龍年快樂 :)